RFID三大编码体系存在的标准区别见解
RFID编码体系存在三个标准体系,分别为ISO标准体系、EPC Global标准体系和Ubiquitous ID标准体系。
RFID领域的ISO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:
技术标准(如射频识别技术、IC卡标准等)
数据内容与编码标准(如编码格式、语法标准等)
性能与一致性标准(如测试规范等标准)
应用标准(如船运标签、产品包装标准等)
EPC Global提出的“物联网”体系架构由EPC编码、EPC标签及读写器、EPC中间件、ONS服务器和EPCIS服务器等部分构成。EPC是赋予物品的唯一的电子编码,其位长通常为64位或96位,也可扩展为256位。对不同的应用,规定有不同的编码格式,主要存放企业代码、商品代码和序列号等。最新的GEN2标准的EPC编码可兼容多种编码。EPC中间件对读取到的EPC编码进行过滤和容错等处理后,输入到企业的业务系统中。它通过定义与读写器的通用接口(API)实现与不同制造商的读写器的兼容。ONS服务器根据EPC编码及用户需求进行解析,以确定与EPC编码相关的信息存放在哪个EPCIS服务器上。EPCIS服务器存储并提供与EPC相关的各种信息。这些信息通常以PML的格式存储,也可以存放于关系数据库中。
uID Center的泛在识别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码(ucode)、信息系统服务器、泛在通信器和ucode解析服务器等四部分构成。ucode是赋予现实世界中任何物理对象的唯一的识别码。它具备了128位的充裕容量,并可以用128位为单元进一步扩展至256、384或512位。ucode的最大优势是能包容现有编码体系的元编码设计,可以兼容多种编码。ucode标签具有多种形式,包括条码、射频标签、智能卡、有源芯片等。泛在识别中心把标签进行分类,设立了9个级别的不同认证标准。信息系统服务器存储并提供与ucode相关的各种信息。ucode解析服务器确定与ucode相关的信息存放在那个信息系统服务器上。ucode解析服务器的通信协议为ucodeRP和eTP,其中eTP是基于eTron(PKI)的密码认证通信协议。泛在通信器主要由IC标签、标签读写器和无线广域通信设备等部分构成,用来把读到的ucode送至ucode解析服务器,并从信息系统服务器获得有关信息。
下面列出了EPCglobal和uID Center的概要:
EPCglobal
uID Center
编码体系
EPC编码,通常为64位或96位,也可扩展为256位。对不同的应用,规定有不同的编码格式,主要存放企业代码、商品代码和序列号等。最新的GEN2标准的EPC编码可兼容多种编码。
ucode编码,码长为128位,并可以用128位为单元进一步扩展至256、384或512位。ucode的最大优势是能包容现有编码体系的元编码设计,可以兼容多种编码。
技术支撑体系
对象名解析服务
ONS
ucode解析服务器
中间件
EPC中间件
泛在通信器
网络信息共享
EPCIS服务器
信息系统服务器
安全认证
基于互联网的安全认证
提出了可用于多种网络的安全认证体系eTron
下一篇:怎么提升印刷机的开机率?
上一篇:数码印刷产品印后覆膜工艺